中国的高考格外牵动人心。毛坦厂中学再迎“送考节”,万人送考场面依旧壮观;给高考孩子创造好环境,大妈停跳广场舞 ……这样的报道,比比皆是。
自我国恢复高考以来,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“分数决定人生”,“一考定终身”,“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”……等等就成了贯穿这40年的关键标语。高考,成了寒门学子向上的台阶,成了通向成功的“独木桥”,也成了中国教育矛盾的根源所在。从恢复高考飞跃龙门的激越与惊喜,到现今面对高考,面对十余载的教育,我们满怀心思却又说无可说。
校内疯狂
时间被精确分配到每分钟,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。每个学生都在高考“指挥棒”下,被题海战术“拧紧发条”,像陀螺般高速旋转,极速疯狂。
大山深处的安徽六安毛坦厂,因为高考,远近闻名。每年的万人送考以及高达4.5万的学费,总能令人咋舌。在河北的衡水中学,学生们即便是站在操场上,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,争分夺秒。黄冈中学更不必多言,他们的试卷大概是全国初高中学子的标配。
“高考牛校”普遍应试成绩突出。毛坦厂中学复读学生高考平均提分100分以上,最高达300分,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达94.85%;衡水中学则连续十余年在河北高考中夺魁,600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1/5;湖北黄冈中学则长盛不衰,打着“黄冈中学”旗号的各种秘卷、教辅成为老师、家长和学生竞相争抢的“神器”。
校外没完
进入2010年以后,高考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进一步攀升。应试教育指挥棒下的家长们,也随之陷入恐慌。这样的恐慌,从高考延续到学前教育、小升初,从校内延伸到校外,从而催生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,例如红遍全宇宙、人类无法阻挡的学而思,学大教育、龙文教育、精锐教育等等也是如雷贯耳。
这些校外培训机构就像是一座大型工厂,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员,都好比是教育生产线上即将“出厂”的一部产品。进入机构的学员,几乎都会获得一套用高密度的课业知识向内填充的教学“模具”,押题预测、心理辅导等内容则是不可或缺的打磨器具。
不论是高考的校外培训,还是其他的培优,都已不单单是比拼教课水平的舞台,其背后的“精细化配套服务”,才是各家机构竞争的重中之重。然而,教育本是公益,这种“校外没完”的过度商业化是否恰当?
要思考,不要死记!
近日,号称市值百亿美金的教育培训机构“学而思”的被叫停,也令人陷入沉思。孩子们并没有在“培优”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:每周末的加课,相当于学校的两节课,再加课后一份作业,成绩真能提升?家长们也在痛苦的“陪”“优”过程中开始质疑所谓的“培优”是否有效:来回路途费时耗力不说,还得承受巨大的心理煎熬。
暂且不论培优机构存在的合理性,毕竟在应试教育的杠杆之下,培优不可避免。但培优的方式,是依旧围绕着高考这单一的人才选拔方式,“嚼碎了喂”,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标准,将分数奉为宝贝,还是以孩子的成长为前提,着力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?
“要思考,不要死记!”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道!学习不单以识记为目的,学生更应多加思考、尽量深刻地理解教材。在深入思考基础之上的识记,才是知识的运用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运用它们,又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掌握它们。学生的脑力劳动成为创造性的劳动,学习因而轻松、快乐起来。学乐董事长陈冬华,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实拥趸。
在教育领域,尤其是基础教育,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。学乐云教学自诞生以来,就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让科技更好的服务于教学,让孩子获得并享受学习的快乐。十余年来,学乐云构建的智能化的知识诊断与个性化推荐服务引擎,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,实现对学生个体的精细化的学习诊断和精准用户画像。结合心理学特征,学乐为学生个体智能化推荐最适合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,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,并用游戏的方式“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,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。学乐坚信,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,应试教育将会走出历史舞台,而“以分为宝”也终将被“以学为宝”“与学同乐”所替代!